在您开始阅读此篇文章之前,请您点击右上方的“关注”按钮。这样,您不仅可以方便地进行讨论与分享,还能及时获取最新的内容更新,感谢您的支持。
新中国成立后,毛主席住的中南海附近,经常有来自韶山的亲戚前来。他们或是前来拜访主席,或是希望借用主席的影响力来为自己争取一些好处。韶山作为革命的发源地,很多亲戚曾在革命时期为毛主席提供过帮助和支持。对此,毛主席通常会抽空带这些亲戚在北京城游玩,自己也会拿出工资为他们购买一些土特产,但他从未为他们安排工作,亦不允许他们随意进出中南海。对毛主席来说,送礼是表达感恩之情,而提供工作则可能违背人民的信任,甚至侵犯了人民的利益。
然而,有一位亲戚,不需要经过毛主席的同意,只需通知秘书一声,就可以自由进出中南海,随时见到主席。这位特别的亲戚,正是毛主席的堂侄毛远耀,也是毛家唯一活到百岁的长辈,他与伟人有着相似的容貌。毛主席之所以对毛远耀另眼相待,源自他那颗忠诚的报国之心。
展开剩余84%1938年7月,美国记者埃德加·斯诺所著的《红星照耀中国》一书在国际间引起了强烈反响。书中揭示了中国在战火中依旧坚持抗争的革命精神,尤其是那些在生死关头仍不忘国家大义的革命者。许多爱国人士和海外友人纷纷支援中国,给我党抗日统一战线注入了强大的力量。由此,党深刻感受到文字的巨大力量,八路军总政治部决定在延安建立一个印刷厂,以便让更多国内外的人知道我党的抗日斗争,吸引更多人参与到反法西斯的行列中。
然而,建立印刷厂并不简单。它需要技术工人、印刷机器等诸多资源,这对于党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。大部分同志只见过印刷在纸上的文字,对如何操作机器毫无经验。经过长时间的努力,党仅找到了三台老旧的石印机,无法支撑这场舆论战的展开。于是,总政治部的同志们焦虑不已,围着几台机器,绞尽脑汁想办法。
就在此时,他们想到了一个人——毛远耀。毛远耀的名字,曾经在天津印刷厂打下了基础,成为解决印刷厂困境的关键人物。
1929年,韶山的一间教室里,年轻的毛远耀正在耐心地为孩子们讲解书本上的知识。他身穿长袍马褂,手里拿着书卷,表情专注。突然,一位青年男子敲开了教室的门,递给毛远耀一封信,便匆匆离去。毛远耀略感奇怪,便打开信封,发现信上竟然什么也没有写。于是,他将信举到油灯上,渐渐地,纸上显现出字迹。原来,这封信是堂叔毛泽民寄来的,邀请毛远耀去上海工作。
正值战乱,能在上海找到一份工作,意味着可以改变命运,但毛远耀的祖父坚决反对他去。尽管信中没有明确写出,祖父猜到这份工作涉及到革命。毛家已有许多人投身革命,亲眼目睹了许多革命者在国民党的迫害下牺牲。作为一个年老的长辈,他不忍心看到17岁的毛远耀踏上这条生死未卜的道路。看着祖父忧心的神情,毛远耀感到无比内疚,但面对家国大义,他毅然决定“不孝”一次,踏上了与毛主席并肩革命的征程。
1918年4月,长沙发生了一个新兴的社团——新民学会的诞生。该组织的成员通过自费出版《红学》和《三民主义》等杂志,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,并兴奋地谈论十月革命给苏联带来的巨大变革。他们激动地表示:“如果我们这一代人能奋力拼搏,何愁中国没有下一个十月革命?”
在新民学会的影响下,长沙的街头巷尾,红色思想迅速蔓延,毛主席等新民学会的创始人也为此感到欣慰。通过他们的努力,1920年,湖南第一个共产主义组织在长沙成立。新民学会的火种在湖南迅速蔓延,深深影响了毛远耀。
从小,毛远耀就听父亲讲述毛主席的故事,心中早早埋下了革命的种子,立志要成为像毛主席那样的人。1925年,毛主席回到湖南组织农民运动,得知毛远耀的志向后,对他说:“中国需要像你们这样的年轻人。”在主席的鼓励下,1926年,年仅14岁的毛远耀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青年团,成为韶山的一名小战士,协助地下党完成任务。
1927年,随着国民党的白色恐怖愈演愈烈,毛主席不得不离开韶山,前往其他战场。临走前,他对乡亲们许下誓言:“30年内革命不成功,我毛润之绝不会再回来见你们!”那一日,细雨纷飞,毛主席带着对家乡人民的承诺离开了,而毛远耀则默默站在一旁,看着他远去的背影。毛远耀原本希望能跟随毛主席一起走,但由于年纪尚小,主席不放心他,决定让他留在家里等候。
终于,到了1929年,毛远耀得到了前往上海的机会。在离开韶山之前,他向祖父告别,留下了一句:“我一定会活着回来见您。”在月光的照耀下,他踏上了毛主席曾走过的小道,离开了自己的家乡。
到达上海后,毛远耀才得知,毛泽民邀请他前往天津筹建印刷厂。从那时起,他便一直跟随毛泽民,协助处理工厂的各项事务。随着天津印刷厂的顺利运作,毛远耀转而返回上海,继续负责印刷厂并兼顾情报工作。
1937年,毛主席因看重毛远耀的表现,将他送往抗日联大学习。之后,主席对毛远耀的眼神和决心尤为关注,决定亲自培养他。于是,八路军总政治部认为,毛远耀是解决印刷厂问题的最佳人选。最终,他们写信请求将毛远耀调到印刷厂工作。
当提出这一请求时,干部们感到有些不好意思。毕竟毛远耀不仅是毛主席的亲戚,而且现在正供职于中央秘书办,工作比起一个刚起步的印刷厂要轻松得多。担心他不愿意过来,他们未曾料到的是,毛远耀毫不犹豫地答应了。
对于他来说,自己并不觉得身份特殊,只要能为革命做出贡献,工作地点和工作内容并不重要。在天津印刷厂时,无论是建厂还是校对,他都毫不推辞,虽然年仅17岁,但没人知道他是毛主席和毛泽民的亲戚。
发布于:天津市旗开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